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绿春县公安局三猛派出所不断巩固基层治理成果,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强势推进“打、防、管、控、宣”等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面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三猛派出所始终把党建作为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促稳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身体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猛派出所按照《红河州公安机关全面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三年行动计划十五条措施(2023—2025)》的要求,选派4名民警、5名辅警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全面参与到各村委会工作当中去,全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搭建基层治理“连心桥”,完善基层基础“铺路石”,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基础治理作用。
坚持做强社区警务,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三猛派出所进一步优化配置,统筹力量资源,全力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实体化、实效化、常态化,在辅助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显著成效。“一村一辅警”在社区民警指导下,以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凭借人熟、地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充分发挥“七员”作用。一是做好信息员。依托社区警务系统,采集维护“一标三实”数据,收集社情民意,特殊人群动态、重要事件内幕性苗头,做到情报信息早知晓。二是做好调解员。全面形成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的高效工作模式,利用“一村一辅警”在村中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优势,小的矛盾纠纷当场调处化解,大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启动联调机制化解。三是做好巡防员。深入村寨、田间地头开展巡防工作,提高群众见警率,及时发现可疑线索和现行违法犯罪,让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经更为灵动和敏感。四是做好劝导员。积极参与交通劝导工作,每周五学生放假、周日学生收假,联合各村社交通劝导员、值班教师以“校”为点开展劝导,为学生出行保驾护航,并积极排查本村交通安全隐患点上报整改。五是做好宣传员。围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户,开展防火防盗、防溺水、防诈骗、防事故等安全防范常识和普法宣传教育。六是做好帮教员。对辖区重点人员、精神病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前科人员等走访帮教工作,做到每月一走访、一分析、一研判,帮助大家积极走上正轨、回归社会。七是做好处警员。遇有辖区警情,“一村一辅警”先期赶赴现场核实情况、控制事态、保护现场,做到警务前移。
坚持矛盾不上交,强化源头治理。三猛派出所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充分发挥村社调解员、一村一辅警在基层的优势,深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矛盾纠纷隐患摸排,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一时难以处置的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积极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置,从根源上避免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织好“机制网”。探索由党委政府主导,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牵头,职能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有人管、能化解运作体系。织密“排查网”。推行“三排查一研判”排查工作法,由村社调解员、社区民辅警、一村一辅警“3员合一”形成合力全面开展排查,坚持每月一排查,一研判,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要求开展日常走访排查,突出重点领域清查,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矛盾纠纷排查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织牢“调处网”。按照“3员合一+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职能部门”的调处工作机制,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积极协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当地、在部门,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防线。
坚持巡控不松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三猛派出所紧紧抓住社会治安主要矛盾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组织民辅警采取巡逻、守候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夜间坚持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对学校周边、夜宵摊、KTV等公共复杂场所的巡逻防控,营造声势震慑犯罪。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处理力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警力,大力度开展打现行、破大案、抓逃犯严打整治行动,明确重点、精准发力,紧盯电诈、盗抢骗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展开凌厉攻势加大破案攻坚,对有影响的案件,采取领导包案、民警盯案等形式,组织精干力量快侦快破。
坚持要素管控到位,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三猛派出所结合社会治安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对人员密集的农贸市场、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重点要害部门和行业场所、治安要素的安全大检查,查找隐患,限期整改,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出租房屋、宾馆旅店馆、KTV、洗浴等场所的巡查,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坚持宣传全覆盖,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三猛派出所坚持将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织民警、辅警深入社区、学校、重点企业,通过上法制课、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设置治安防范宣传栏等形式,着力宣传“防盗窃、防诈骗、防火灾”等安全知识,使防范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对人员密集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和检查,指导、督导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切实提升重点场所单位以及过往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范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