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大兴镇充分发挥县城驻地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前谋划布局,高位推动,加快构建“党建引领+社区参与+居民自治”的城市党建新格局。
建强组织,打牢社区治理“基础桩”。坚持整顿与巩固并举,全面夯实组织基础。持续有力开展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工作,及时制定软弱涣散四项清单,严格落实“四个一”机制,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堂活动14次,进行谈心谈话48次,高质量完成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健全完善党支部联系机制,对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五个基本”,不断巩固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果,全面夯实组织基础。坚持严管与厚爱并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健全严管厚爱的人才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社区班子上下班制度和外出报备制度,始终坚持鲜明的用人导向,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开展社区班子分析研判3次,调整社区干部4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全面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坚持教育与监督并举,持续发挥先锋作用。采取院坝会、火塘会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小课堂发挥大作用。充分发挥镇纪委和社区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抽查督促,持续推进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进社区活动。
党建引领,下好社区治理“一盘棋”。始终坚持“暖和红”的总基调,积极探索党建和物业深度融合的“红色物业”小区创建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增强社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精准摸排,组建到位。通过召开会议、实地走访、专题研究等方式逐项梳理组建“红色物业”的工作思路和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社区,全面深入找准社区治理的“疑难杂症”。组织专人专项对辖区内28个小区进行详细摸排,并登记造册。结合实际,逐一分析,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组建物业委员会15个,业主委员会1个,物业委员会成员94名,其中,党员56名,实现党员全覆盖。示范引领,创建到位。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不断强化力度、压实责任、加快进度,进一步细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狠抓红色物业小区示范点建设。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聚合力,党群携手促和谐”主题,以“137工作法”擦亮园丁小区红色物业党建品牌;聚焦问题,多方联动,探索出“555”创建模式,打造出和谐幸福美丽的大兴小区红色物业品牌。提效聚能,服务到位。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党员服务的方式,持续开展送学上门、送医上门、送政策上门、清河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在职报到单位79家,在职报到党员1759人,累计服务报到7036次,积极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87个。
共治共享,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聚焦“城市病”“治理死角”等城市治理难题,以资源联用共享、组织联建共管、活动联搞共抓、治理联合共建的“四联四共”的工作模式,组建3个社区“大党委”,吸纳35名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专(兼)职委员,51家驻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坚持“ 群众出题、社区领题、挂联单位解题”的解题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形成资源清单、需求清单、为民办实事清单,收集居民需求清单100件,解决群众“微心愿”150件,解决民生问题100余件,定期对“为民办实事”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全方位接受群众的监督,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垂直管理走向区域整合。
队伍联动,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助力社区治理,构建“人人共建,人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整合队伍力量,多点发力,推动党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融合发展、同频共振。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把县城区划分为27个片区和城郊区结合部50个点,将镇级干部职工纳入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队中,常态化开展巩卫工作,以“党建+美丽县城”提升城市颜值,充分发挥“主战场”的作用,通过“挂区联户”的工作机制开展“五堆十乱”整治工作。组织发动广大群众、青年、离退休干部等人员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组建东仰大妈志愿服务队6支,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4支,东仰爱心妈妈6支,社区志愿服务队6支,以“党建+志愿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着力打造“思耀党支部”“电子商务党支部”两个示范点。